提振信心 上市公司掀起“回购潮”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沪深两市今年以来已有近千份回购方案公布,大量回购提振了投资者信心,促进了股价稳定。同时,如何减少A股象征性回购、救急型回购,真正让回购成为回报股东的“利器”,引起市场各方的关注。

A股掀起回购潮

“公司在这个时候主动回购,是对市场的积极回应,对 员工也是信心上的提振。”华东一家上市公司董秘近日在谈及公司的回购计划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今年以来,回购逐渐成为A股市场的热门关键词。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显示,年初至今,上市公司已经发布998个回购预案,除股权激励等被动回购外,普通回购预案达357个。从回购的力度上看,已经实施完成的普通回购金额总额高达646亿元。

当前低迷的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为大规模回购创造了条件。基岩资本投资总监范波认为,近期市场进入一种低迷的状态,交易量持续萎缩。在这种情况下,“信心比黄金重要”,因此上市公司积极通过回购向投资者传递信心。

除此之外,一些手持现金的上市公司缺乏投资项目也催生了更多的回购。从发达市场经验来看,上市公司在存在现金盈余的时候有多重投资选择,可以开展纵向或者横向的并购交易开拓业务范围,可以进行主营业务的投资,也可以进行股票回购。上市公司进行回购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对于未来股价的判断。

“一方面,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换挡期,许多旧的经济动能在原有行业扩大投资的意愿在降低;另一方面,新的经济动能仍在孕育之中,企业主动扩大生产的意愿也不充分。因此在扩大投资和跨行业并购受到制约的大环境下,回购的数量增加并不令人吃惊。”西部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陈大鹏表示。

提振投资者信心

海通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类型可以简单分为被动回购和主动回购。从效果上来看,股票回购能优化资本结构、提升每股收益水平、稳定股价。在海外市场,回购一直是市场有力的助推器。

中域投资总经理兼投资总监袁鹏涛对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有积极作用。一方面,公司有能力回购股票体现出公司经营情况和现金流稳定,是公司管理者对于公司发展的信心表现;另一方面,公司这样的行为也给公司员工、投资者带来了信心支撑。

陈大鹏认为,主营业务收入良好、在行业内占据主导地位的龙头企业开展回购,更有可能意味着公司看好股价的发展。

袁鹏涛也表示:“短期来看,特别是在目前市场的大背景下,回购是稳定股价和给予投资者信心的重要因素。不过,长期来看,还是要回归到企业的价值,而影响价值的因素条件很多,比如行业景气周期、商业模式和公司长期的盈利能力等。当然,有能力回购股份,也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情况。”

华东某资管机构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集中回购行为,是发生在市场持续调整、股权质押爆仓的背景下,因此需要具体分析行为背后的驱动因素是基于自救,还是基于企业内在价值被低估。落实到投资上需要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内在价值的评估,也需要具体结合宏观背景、产业周期和企业经营情况来综合分析。

多维度完善回购制度

回购对于市场的积极意义明显,但是和国际市场对比,国内上市公司回购力度还是偏弱。对比今年以来海外成熟市场的月均股票回购规模相对总市值占比,A股、港股、美股分别为0.0049%、0.0065%、0.7402%,A股回购力度略小于港股,远小于美股,A股的股票回购规模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与此同时,A股象征性回购、救急型回购偏多的情况值得关注,一些忽悠式回购等也值得警惕。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公布回购预案的上市公司中,有近20家尚未完成回购计划,甚至有上市公司因为取消回购而受到交易所问询。

双隆投资总经理兼投研总监马俊对此表示,相对于成熟市场,我国上市公司对于股票市场功能的使用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以融资并购重组为主,且主要是民营企业的诉求。同时,我国企业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经理人制度,对于业绩激励的需求相对较弱。因此,上市公司对股价涨跌的敏感度较低。当前除回购方式外,上市公司仍有较多灰色手段用于维护公司股价,除正面鼓励外也应对违规或者打擦边球的“市值管理”行为予以打击。

A股回购制度正不断走向完善。9月证监会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修法建议,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正案》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对《公司法》股份回购等方面作出重要修改。

“海外成熟市场公司一般将回购的股票作为‘库存股’保留,‘库存股’日后可移作他用,如发行可转换债券、雇员福利计划等,或在需要资金时将其出售,极大地增强了股票回购的灵活性。‘库存股’制度如果能在我国顺利推行,将有利于上市公司积极进行股份回购,充分发挥股份回购在稳定股价、市值管理、价格发现中的作用。”海通证券分析师荀玉根表示。

推荐内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