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前沿技术、价值评估、财税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生态链条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化的中介服务

当前,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中,有一类现象并不少见:高校院所手中有专利技术,但不知道买家在哪里;企业对技术有需求,又不清楚该找谁;双方好不容易谈到一起了,又因为预期存在较大分歧,最终不欢而散。一方有专利没产业化平台、一方有市场缺技术,高校院所和企业各有所需、各有短长,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互利共赢似乎比较容易,实际上远非如此。

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前沿技术、价值评估、财税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生态链条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化的中介服务。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就像“红娘”,是沟通高校院所技术供给和企业技术需求的桥梁,不仅要清楚双方的需求,还要做好对接,协调双方预期,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投融资等专业化服务,从而推动科技成果顺利落地。

由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搭建与企业联系的桥梁,也是国际上一些高校院所从事专利转让和应用的成功经验。比如,国外一些大学不仅建立了规则明确、系统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流程,还专门设立了技术许可办公室,其主要职能是挖掘技术成果的潜在应用价值,并负责向企业完成专利许可、转让以及版权等技术工作。借鉴国际经验,上海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光机所等高校院所也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门机构,对促进科技成果顺利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不同类型的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开始快速涌现,技术经理人也逐渐增多。但是,我国科技“红娘”的服务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比如,一些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机构的专业性不高,很多是由科研管理部门人员兼任,他们更多的是协助科研人员完成一些材料申报等程序性工作;一些市场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则往往停留在从事专利、补贴申请等比较初级的业务上,缺少对技术价值的判断和挖掘,对产业的了解也不够深。

从事科技中介服务,既需要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也需要了解法律法规和市场情况,通常需要熟悉科技专业和商业的复合型人才。国外一些大学的技术许可办公室工作人员,多数是各个领域的硕士和博士,他们既能分析成果的价值潜力,又能长期跟踪某一产业的最新发展动向,甚至对每个科研人员的性格都比较了解。一些机构的技术经理人在基础研究前端就开始介入,并有针对性地合理引导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以便提高技术与产业的切合度和专利成果转化的可能性。

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起步晚,运行模式还不成熟,人才资源也不够丰富。有科技成果转化业务的高校院所应尽早设立专门的转化服务部门,在运行经费上给予保障,并建立合理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和奖励机制,鼓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吸引复合型人才;对市场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可考虑加大税收、人才评定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进而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成果转化。

推荐内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