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从概念期步入落地期,业界关于大数据概念的讨论之声少了,金融大数据、医疗大数据、交通大数据等大数据与传统行业结合的应用正在不断增多,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是创新创业的活跃地带。而正因为大数据进入实质发展期,业界将更多的目光转向如何保障大数据安全、如何实现大数据流通和共享等“痛点”问题上。
日前,美国四大科技巨头谷歌、微软、Facebook和Twitter联合发布了一项新标准计划——“数据传输计划”,旨在为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迁移打造新的方式。消息一经披露,就引发了广泛讨论,虽然业界对于四大巨头推出该计划的商业目的及未来影响有不同的说法,但是这一事件再次使得数据流通和共享成为热门话题。今天,数据“孤岛”已经成为制约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出现,正在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可能,让大数据真正创造大价值。
数据孤岛林立
数据孤岛、信息孤岛,对于业界而言,这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名词。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之前的信息系统建设采用的都是“烟囱式”的建设模式,因而无论是政府部门、各大机构,还是企业之间,信息系统都是孤立的,无法实现互操作和数据共享,数据孤岛随处可见。同时,由于数据本身蕴藏信息和价值,又使得很多机构与企业在数据流通和共享上并不积极,所以,目前数据流通不畅已经成为制约大数据发展的关键障碍。
市场研究机构麦肯锡早在2016年就提出,大数据在很多领域的应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数据割裂。事实上,最近几年,全球各国出台了一些政策,旨在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依然困难重重。随着发展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加大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尤其是政务大数据的流通和共享。在2015年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基础上,我国2016年4月又发布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2016年9月发布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2017年1月发布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
一系列政策的发布为大数据流通和共享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实际的落地中,由于数据本身存在权属、合规、安全等问题,数据流通并不仅仅只是简单地从一方到另一方,而需要打造一个从数据权属确定到计算再到加密等流程的安全闭环。同时,我国目前在数据流通上还没有专门的立法,因而业界普遍认为,要打破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信息孤岛和数据孤岛,需要从政策和技术两个方面入手。
区块链带来全新解决之道
区块链的兴起,正在从技术层面为数据流通的实现带来新的可能。作为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区块链被认为有望改变整个人类社会价值传递的方式,基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等特性,其可以应用在数据流通中的授权存在、数据溯源等关键环节,同时还可以实现智能合约等新交易手段。
有观点认为,区块链技术中多个计算节点共同参与和记录,相互验证信息有效性,既进行了数据信息防伪,又提供了数据流通的可追溯路径。业务平台中授权和业务流程的解耦对数据流通中的溯源、数据交易、智能合约的引入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事实上,业界在区块链助力数据流通上已经展开了探索。如京东万象数据服务商城就正在将区块链技术用于大数据的流通和交易,以实现数据的溯源、确权,无须第三方认证。据悉,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京东万象平台把数据变成受保护的虚拟资产,每笔交易和数据都有确权证书。而未经许可的盗卖没有确权证书,或者在证书与区块链确权不匹配的情况下,数据提供方可要求法律保护。
为了解决数据流通环节的安全保护问题,UD(数链)正在用区块链为数据确权,用安全计算保护隐私数据。据了解,UD开源项目旨在采用区块链的加密传输、加密存储和加密计算等优势,实现数据流通中的数据主体、数据请求、数据控制、计算/存储/区块链服务在公平合规的技术环境中进行数据共享、交换和传输。
值得一提的是,鉴于数据流通和共享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企业开始展开创新实践。不久前,在工信部的指导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手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共同成立信息通信大数据创新实验室,旨在联合行业力量,推动当前大数据发展所面临关键痛点的解决,通过共享信息、交流技术,降低运营商的时间成本、经验成本、人力成本,共同制定通信数据保护与利用的规则和标准。据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信息通信大数据创新实验室将在规则、标准、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工作,开展行业数据治理和行业自律,公共技术与开源软件研发,信息通信数据融合与应用创新等工作,推动通信大数据更好地为国家大数据战略服务。
当前,随着大数据加速与各行各业融合,大数据的价值日渐凸显,一旦数据资源实现流通、交易和共享,大数据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产业创新上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产业各方的携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