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长生疫苗造假事件,触动了全国神经,余波至今未休。
在此期间,一位程序员殚精竭虑,寻找疫苗流向,却发现困难重重。
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区块链,将其视为药品溯源的终极大招。
但区块链并非万能——它可溯源,却难防伪。
从生产源头开始严防死守,才是解决药品安全问题的唯一方法。
01疫苗溯源热
“急死了,这几天就准备去北京,给孩子做检查。“一个重庆的妈妈告诉一本区块链记者。
她的孩子今年刚三岁,该打的疫苗一支也没落下。而她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确定孩子打了哪种问题疫苗。
疫苗系统存在相当大的封闭性,外界往往无法监督。这是所有妈妈都面临的挑战。
一周前,一位程序员,试图用采集关键词的方式,收集近两年第二类疫苗在各省市医院的采购情况,以梳理疫苗流向。
疫苗采购信息需要在政府网站公示,但他发现,有的政府网站打不开,有的无法搜索,有的要求登录认证才可见。网站数据也有各种问题。
14个小时后,他才得到了27 个省份的不完全数据。
又过了一周,他才得到了31 个省份的3197 条数据。
这位程序员发现,10家企业提供了中国近半疫苗数量。
一个以网络为生的程序员,要获取这些信息都如此吃力,那么普通人要获取这些信息,就更难了。
针对这种情况,阿里、腾讯、搜狗医疗和百度等巨头,都在近期上线了问题疫苗查询功能。
以阿里为例。在手机淘宝、支付宝和阿里健康等APP上,扫描疫苗包装盒上的追溯条形码,就可以看到疫苗的关键信息,比如名称、厂家、批号、有效期。
微信小程序“腾讯安心计划”,也开通了问题疫苗查询入口。妈妈们可以查询疫苗批次是否在监管“召回”之列。
还有企业发布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疫苗溯源防伪平台,称会将疫苗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原始数据,在区块链平台实时、加密存储,防止其被篡改。
区块链技术,会成为解决疫苗和其他药品溯源问题的终极大招吗?
一个公开、透明、可追溯的药品监督体系,会因此出现吗?
02区块链能做什么
“此次疫苗事件的一个焦点,是疫苗企业生产记录造假。而产品溯源,是区块链可以发挥价值的重要应用场景 。”区块链技术专家韩文辉认为,这是外界“让疫苗上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一个原因。
在生产、认证、流通、销售等环节,信息的不透明,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
而在医疗行业,供应链发展得越来越复杂,药厂、批发商、医院和药店的存在,互联网药房的兴起,以及进口药品的增加,都加大了药品溯源的难度。
此外,在传统模式下,溯源认证采用的记账方式是中心化的,易受人为因素控制。
等出了问题之后,在追责的关键时刻,“信息丢失”等现象,更是层出不穷。
比如,在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2016年的山东疫苗案、2011年的地沟油事件的调查阶段,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关键信息缺失。
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统一的药品溯源系统,或许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方案。
在一个典型的区块链溯源场景里,生产厂商、质检机构、海关、分销机构、快递物流等,都是溯源链路上的重要参与方。它们协同合作,把每一个商品流通环节的信息记录上链,并以自己的数字签名背书,形成一份上下游串联、交叉验证、多方查证的溯源全记录。
通过这种区块链溯源模式,就能确保信息具备唯一性、不可篡改性,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规避人为因素的干扰。
“如果说在‘来源可查,去向可追’上,区块链与中心化溯源区别不大的话,在最容易出问题的‘责任可追’这一点上,区块链技术就比中心化溯源做得更好。” 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区块链团队高级专家胡丹青告诉一本区块链。
但区块链技术也并非完美——可溯源,并不代表可防伪。
“它只能证明商品的来源渠道是真的,但商品生产、制造这个过程本身,区块链是无法溯源的。”
胡丹青表示,目前,区块链溯源的起点,就是商品生产出来、打包好的那一刻。
换言之,将疫苗的识别码上链,可以确保它不会被篡改。但是,如何确保瓶子里的药品就是正品呢?
在这一方面,区块链并非万能。
03区块链不能做什么
“在疫苗溯源方面,区块链技术能做的,范围还相对有限。“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区块链团队高级专家邹涛告诉一本区块链。
在药品溯源方面,要让区块链技术真正落地,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生产源头造假的问题。
以疫苗的生产过程为例。
疫苗的生产原料之一是蛋清。厂家购买一批蛋清之后,疫苗的整个生产过程是在厂房里进行的。在缺乏外部监督的情况下,这个厂房就像是一个黑盒子——生产商用的是哪批蛋清、对蛋清是怎么处理的,这个过程,极难上链溯源。
“现在一些公司说,正在将区块链技术用于疫苗溯源,但没有说作用是有限的,这是不妥的。区块链不是万能的,技术是有边界的,我们一定要认清这一点。”邹涛说。
再以血袋溯源为例。
通过区块链技术,每一个血袋在存储和运输的过程中,都会被实时监控,全程管理。
但血袋可溯源,并不代表袋内血液可溯源。
换言之,区块链具备可追溯的特性,但只能做到在物流和渠道流通环节上链,并不能解决生产源头造假的问题。
一旦生产源头造了假,在后续的流转过程中,进行再精准的追溯,也无济于事。
另一个问题,是链上数字世界与链下物理世界的商品如何精准锚定的问题。
目前锚定物品的介质主要有两种:二维码和芯片(RFID)。它们都适用于标准品。
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原材料都是非标品,无法和链锚定。比如制造奶粉前,奶牛吃的草料和喝的水。
再比如,芯片需要能附着在商品上。但一头生猪被切割之后,应该如何去继续追踪?这也是区块链技术很难解决的。
“除非将非标品变得标准化。以金枪鱼为例,在运输过程中,它是整条封装的,芯片可以放在鱼腹中。这样一来,这条金枪鱼就成了标准品。”邹涛表示。
更多的问题,都只能在链下解决。
不过,在改善溯源体系方面,区块链仍然有着重大作用。
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公开、透明、可追责,这是第一步。它会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增加作恶的成本,倒逼生产过程的公开、透明、可追责。
但治本之法,仍然是在链下环节,切实加强对疫苗生产厂家的监督,让它们永无造假的胆量。
区块链技术,可以让生产者、监管者、消费者通过数据的交叉验证,形成更具约束力的监督机制。
但它,并不能阻止源头造假。
任何技术都有边界,比技术更关键的,是人。
要真正实现包括疫苗在内的药品安全,需要链上链下结合、源头和过程结合。
更需要的,是外在监督与企业内在良知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