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8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 同比上涨4.1%,环比上涨0.4%。8月PPI同比涨幅低于7月的4.6%以及6月的4.7%,整体涨幅呈现放慢。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目前出厂价格的上升主要集中在煤炭、石油开采、钢铁等行业,而与之相对应的下游终端商品,比如电力、纺织服装、汽车等价格涨幅均微乎其微甚至是负增长。

上游产品涨价势猛,终端消费品价格难以涨价,甚至跌价。企业应对上游产品大幅涨价则需要寻找新的出路。“企业可以通过转移到新地方来降低成本,例如降低土地和人工成本。” 9月10日,浙江桐乡经编行业协会会长王振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工业品价格上下游传导不畅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环比价格涨幅扩大行业有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出厂价格环比上涨1.7%,扩大0.8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由降转升,环比上涨0.6%。同比来看,8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同比涨幅也在39.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同比上涨22.7%,化学纤维制造业同比涨幅为6.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上升9.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8月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出现了上下游背离的情况,即上游工业品涨价幅度大,最终下游涨价幅度小,甚至是负增长,反映出整个上游工业品往下传导不畅的情况。

以钢铁到汽车的产业链条为例,9月10日唐山钢坯价格是每吨4110元,是近10年以来的最高,但下游的汽车价格在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环比价格涨幅扩大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钢铁),上涨2.1%,比上月扩大1.6个百分点;8月钢铁价格同比涨幅为9.5%。但是8月汽车最终出厂价格环比涨幅是-0.1%,同比涨幅仅仅为0.1%。

上游涨价无法传导到下游,主要原因是下游过剩严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张志勇指出,当前汽车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渐趋饱和,需求动能在减弱。由于外资汽车可以控股生产,这使得供给仍在增加,汽车降价是必然的。

类似情况还在其他多个行业内发生。以石油开采对应的最终下游行业纺织服装、服饰业为例,8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39.6%。但8月纺织服装、服饰业价格环比上涨0.2%,同比仅上涨1.3%。

根据了解,国际原油到化纤产品,再到纱布以及到服装,每一个环节,价格涨幅都要被消减,到最后的最终环节几乎涨价为0或者微弱性增长。浙江桐乡经编行业协会会长王振波指出,当前上游涤纶长丝价格同比涨幅在30%以上,一半左右要自己消化,如果完全转嫁到下游,客户则难以承受。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今年8月上旬,浙江、江苏多个城市的经编行业协会采取了集体抵制上游涨价的停产行动。

企业转移消化成本压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从最上游的原油产品涨价,到最终的服装,每一个环节产品的出厂价涨幅要放慢一些。

例如,8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出厂价同比上升39.6%,到了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环节,8月出厂价同比涨幅是22.7%;再到化学纤维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8月同比价格涨幅分别为6.9%、7.9%;再到纺织业,8月出厂价同比涨幅是3%,到最终消费品纺织服装、服饰业,8月出厂价同比涨幅为1.3%。

这就是说,从石油开采到最终的服装生产,最上游的涨价中97%的增量到最终消费端一步步被消化了。

面对上游产品出厂价格快速上升,下游企业无法长期消纳,为此下游企业开始寻求涨价以外的其他出路。

浙江桐乡经编行业协会会长王振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商会所属上百家企业预备转移到山东某县,该地工资成本和土地成本约比江浙沪低一半。“这种办法的好处是,可以将上游涤纶长丝的涨价消化一部分,以维持生产。而后再往江浙沪发货,并不影响销售。”他说。

中国社科院工业所研究员梁泳梅指出,很多纺织和服装行业大量转到东南亚国家的情况。也有的企业从沿海转到内陆地区等,因为沿海的生产成本更高。另外,越是下游行业消化成本的压力越大,例如服装行业消化成本的能力比纺织行业消化成本能力差一些,因为服装行业需要大量劳动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了解到,目前整体工业品涨价呈现放缓的态势。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刘学智指出,8月以后PPI翘尾因素大幅走弱,不会支撑PPI显著上行。1-8月PPI同比涨幅是4.0%,预计全年PPI同比涨幅或在4%左右。

推荐内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