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新社报道,上海在人工智能医疗服务领域已然取得不菲的成绩。通过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中国的高科技公司不断突破着互联网医疗领域的瓶颈,弥补了中国医疗资源紧缺的现状。

记者在上海的一间“未来诊所”看到,老年患者无需医护人员的指导,通过手机进行自主操作,在自动血压仪上便可轻松获取当前身体血压数值指标,整个过程不过短短两分钟。

根据国家卫生委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有近14亿人口,而从事卫生工作的医护人员不足1200万人。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博览会(World AI Expo)上,中国宣布将继续发展科技产业,力争成为全球科技行业的领军者。

但是在美国或欧洲地区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企业眼中,中国在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总体仍处于发展阶段,还在“追赶”科技强国的路途中。法新社认为,中国的科技企业一直在向欧美地区的科技巨头学习,以开发和实施医疗影像诊断、机器人手术系统及药物研发等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手段。

法新社评论道:“对于中国而言,充分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互联网医疗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中国医疗资源短缺的现状,但是他们更需要真正的、有技术实力的人类医生。在中国,一名优秀的医生是非常抢手的,但他们的数量很少,而且分布不均。”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2017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只有不到10%的医院被认为是高水平的医疗设施,但它们却需要治疗全国一半以上的病人。为此,中国的科技企业不断研发并改进科技产品,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辅助服务和远程通信技术,让来自二、三线城市的患者能够同样享受到大城市优质的医疗资源,获得优秀医生的专业建议。

“我们正在努力将来自三甲医院优秀医生的技能通过结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功能和互联网快捷便利等特点,模仿、复制到我们自己的互联网医疗产品中,并将其推广到更小的城市和地方县。”专注于人工智能辅助医学影像诊断的医疗技术公司Proxima的首席技术官方渠表示。

“但是这一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例如中国传统的医学评估方法:望、闻、问、切便很难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在线诊疗,这必须请医生与病人面对面才能得以实现。”【环球网科技 记者 樊俊卿】

推荐内容

热点新闻